师大故事

【竞相出彩献百年】高明乾:苦心孤诣 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22-05-04浏览次数:2213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我愿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儿安家。”这是生命科学学院高明乾教授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他一生不变的诺言。热爱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高明乾是教育战线上的普通一兵,自觉地将个人融入党的教育事业之中,对理想矢志不渝,对工作孜孜不倦,力求为党和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

脚踏实地 默默耕耘

1959年的夏天,20岁的高明乾从开封师范学院毕业,按照组织安排,来到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植物教研室工作。作为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青年人,深知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不易。在学校的迎新座谈会上,高明乾向组织表态:“我是在水里、泥里滚爬长大的农村娃,是个泥蛋蛋,敲不碎,打不烂。我不怕吃苦,决心献身教育事业,也相信能为国家做出点贡献。”

热爱党,跟党走,高明乾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组织上安排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年冬天,根据工作需要,高明乾和三名同事到山区进行冬季留鸟调查和标本收集工作,他们带着工具转战了三个县,徒步路程达2400多里。在大别山,为了捕捉一只白冠长尾雉,没有专业装备的他们,在大雪过膝的山里闪转腾挪,鞋子里灌满了雪,裤子被冻成了“铁皮”……“吃干粮,喝河水,睡庙堂,裤子、鞋子被磨烂是常有的事,我们跑遍了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没人叫过累。”高明乾回忆,“当时是抱着向红军学习的精神来鼓舞自己,‘行万里路 ’,‘登千重山 ’,要读好这部‘山书 ’,为教学和科研打好基础。”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组织安排他到食堂当炊事员,高明乾认真积极工作;60年代,学校安排他去农村搞“四清”,高明乾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好工作队员;在“五七农场”劳动锻炼时,做过泥水匠,掂瓦刀盖过房,种过水稻,放过羊;文革期间,带领一个小分队在洛宁办“流动大学”,办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5个专业班,培养了两届学员;回校后学校安排他带队建校办工厂,高明乾带领同事挥锤子,打钢板,焊制发酵罐……

1978年文革刚结束,学校先前的学报编辑部早已荡然无存,一页残卷都没留下。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不能没有自己的学术刊物。学校决定复刊,时任校党委书记葛叔华亲自找到高明乾,希望他可以担此重任。没有场地、没有设备、没有团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高明乾没有丝毫犹豫,说干就干,他到学校后勤仓库里领了一张桌子,驮在背上,运到当时位于教务处二楼的半间房里。就这样,一个人、一张桌、半间房,《新乡师范学院学报》(后更名为《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学报》)开启了它的重生之路。

为办好学报,1979年,高明乾前往开封师范学院借阅相关政策文件,寻找复刊依据,交流办报经验。由于文件数量多,只能找人一起将这些内容誊抄下来,“时间紧,内容多,我们连夜赶抄,到最后手已经麻木了。”高明乾说,“有了这些重要文件做指导,学报的编辑工作便可以正式展开。”

审稿、组稿、校对、排版,高明乾全情投入到学报的复刊工作中。学报稿件需要“三校”,当时通讯不方便,也没有人手,他就一个人挨个给作者送稿审稿。一期学报若有30篇文章,往往要往返90余次。报纸印刷完毕,装卸成品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自掏腰包找人搬运。“刚起步时,很难,一边教书,一边办学报。”但想起能为学校做点实事儿,高明乾却乐在其中,这一干就是十年……



奋力以求 为国著典

高明乾的专业虽然是生物学,但自幼便表现出对文学浓厚的兴趣。受到父亲和小学语文老师的熏陶、鼓励,他非常喜爱阅读、写作和绘画,上学时写的文章也经常作为范文在班级里被老师朗读。因此,也养成了写作和投稿的爱好,从解放初期到工作、退休,一直没有中断。

70年代,高明乾在学校图书馆翻阅《植物学》杂志时关注到一则关于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的故事。故事讲到,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钟观光先生,潜心致力于古书中植物古名考证工作,晚年更是倾注全部心血编写《本草疏证》书稿,但因日军侵华时遗失,毁坏掉了他花费毕生精力和心血的手稿、资料。高明乾深受触动,“如果花一辈子的时间能干好这一件事也值得,我学生物又热爱文学,适合做这件事。这座‘山’很高,但无论如何要登上去。”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承担起这项“使命”,继续完成前辈没有完成的事业。

做训诂研究要坐得了“冷板凳”,钻古书堆,翻阅古书典籍,甄别、考证和调研成了高明乾工作之余的常态。但伴随而来的也有质疑声,“动植物释诂属于实证研究吗?”“文字考证到底有没有意义,是不是文字游戏?”,很多课题和项目不被认可和理解。研究起步的阶段,每次努力都像用尽全力的拳头打在了棉花上……

1995年,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王钦南来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了解到高明乾的研究课题后表示,“这项研究是个很有意义的大工程,也很有价值,这一代人能把这项目拿下来,比下一代人容易。”研究得到专家的认可,让高明乾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做下去的信心。

种子突破出土的时候压力最大,但当叶子见到阳光时,一切便明朗起来。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焦留成、王键吉、徐存拴、杨林、葛兰新、卢龙斗等领导、同仁的齐心协助下,高明乾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了资金有了团队,研究也驶向了快车道,多年的心血,经历重重困难,化作一部部著作“破土而出”。

高明乾和团队成员把失落在泥土中的“珍珠”一一找回来,穿成了串儿,他耗费30年心血编写的《植物古汉名图考》终在2006年出版了,完成了前辈老科学家没有完成的一项事业,并成功入围当年全国百佳图书,中国和日本学者也都分别为该书撰写书评。

《植物古汉名图考》的出版引起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注意,2007年,受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的邀请,高明乾参加了《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编纂工作,任编委。

当时,年近七旬的高明乾身体状况不佳,老伴患脑溢血也需要人照顾,但考虑到编典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又能为学校培养人才,他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到了这项重要工作。学校也为此成立了编写小组,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卢龙斗亲自领导,高明乾全面负责编写业务工作。 

编纂工作十分繁重,“做这个工作不能有一丝马虎,怕手抄有误,我们都是把古书复印或扫描出来,再剪切粘贴在稿纸上,资料太多了,每天工作结束地上都是一堆碎纸片。”高明乾说。“工作还需要把收集来的资料疏分到题解、综述、纪事、艺文、杂录、图表、分布等纬目中,每一个部分,都要查阅上百万字内容。”

编纂工作中约三分之一植物类群的部分由威尼斯官网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团队承担,紧张的工作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一次查阅资料过程中,高明乾出现突发性耳聋,在医院住了40多天才好转,即使如此,编纂工作也没有停下,这一干又是十年。他对学生说:“编典是国家的一桩大事,科研是我的事业,我愿意用一生去守护、去奉献。”

2018年3月,总计736万字的《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正式出版发行,编者的汗水最终化作传世精品,奉献给国家和后人,保留了古代留下的珍贵的植物文化遗产。”



言传身教 润物无声

熟悉高明乾的人,都知道他朴素节俭。上高中时,一个月的伙食费是7元,家里供不上,他就去给别人家推磨,自给自足,一天下来能赚5角钱。生活的不易,使平凡的他,懂得了生活处处都要勤俭节约。

作为老师,高明乾对学生往往“身教”胜过“言传”。他有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科研工作和著作的编写工作中,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提升他们的科研素养。

“古今朝代的很多动植物都有异物同名或同名异物的情况,需要翻阅大量的古书仔细对比考证,编者有时难免会有疏漏。”高明乾的学生王凤产回忆,“我们在一本书中,看到‘庭中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这首诗句配有紫荆树的插图,觉得画得不错,但老师一眼就发现了问题。”

“这首诗附上的图是北方紫荆,但实则应是南方紫荆,名字像但不是一种植物,说明编写出现了问题,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不能犯。”高明乾拿着《广群芳谱》向学生们细致解释。

高明乾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充满爱心和耐心。生物系85届毕业生王淑香毕业留校跟随高明乾在生物教研室做《生物学教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了帮助她提升教学技能,高明乾做起了自己学生的“助教”,指导她备课、做教案,辅助她上讲台给大学生上课。在老师的帮助下,王淑香走上讲台更加自信,也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王淑香利用业余时间给老师“补课”,教他使用电脑。

高明乾的团队就是这样,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王淑香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到英国工作和生活。但师恩难忘,每每想起曾经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总是感慨万千。

今年“五一”前夕,远在英国的王淑香又给老师发来短信,“高老师,您的人生平凡而伟大,能遇到您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不仅是我的幸运,也将激励我继续前行……”

教育不止在校园,高明乾始终将家国情怀放在首位,工作之余他积极撰写科普著作和文章,编写生物学教材和习题指导册,帮助人们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指导青年学生学习和应试。

60余年来,他参编了《河南野生食用和有毒植物介绍》《生物学教学论》等10余部书籍的编写工作,主编了《有趣的植物》《中学生生物手册》《植物学小天地》等多部书籍。参加高考改卷13 年,每年撰写的“生物学高考试卷分析”的评价论文,有的被收入《中国高考大全》,并被国家考试中心特邀参编了《高考答卷典型错误分析》。

“治学的楷模,教育战线的功臣,广大学子的恩师!” 河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王际鑫曾这样评价高明乾。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耄耋之年的高明乾依然笔耕不辍,退休后变得更忙,除了返聘带研究生,参编《中华大典》,阅读写作,他还出版了《诗经植物释诂》《诗经动物释诂》《生物学教学论》《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诗经动植物集览》《河洛方言通释》《诗经动植物图说》等著作,并亲自为书籍绘图千余幅。

高明乾加入离退处组织的老年讲师团、老年文明督导队,为在校学生开讲座,以饱满的热情为文明校园建设发挥余热,贡献力量。他像一棵老梅树,虽历经沧桑,但在严寒中开得更加艳丽。 

高明乾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人不能像草木一秋,来到世界上就要做些贡献,干点有意义的事。有了理想,有了追求,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要有实干精神,看准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争取,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得成功。”

“人的生命是由分分秒秒的时间构成的,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慧能成事,但难成大局;痴似呆拙,但勤劳不怠,终成大业。”

忙碌了一辈子,家人和同事总希望老人能多休息休息。每逢遇到这样的关心,高明乾总笑道:“慢病不少,我有三高。精神尚可,小车不倒。平生不作愧心事,且向灯前笔耕勤!”

学校生物标本馆里保存着他年轻时采集的标本,只是台纸已泛成黄色,办公室老旧的藤椅也安静地躺在那里,它们都是高明乾勤奋耕耘的见证者,沁润着曾经的燃情岁月……



人物简介:

高明乾,男,1939年1月生,汉族,党员,求学于顾县小学、偃师二中、偃师高中和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毕业后在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工作,至今60余年。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任河南省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河南省生物学奥赛命题人。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高考试卷评价研究和动植物古文化训诂研究。2012年被评为“新乡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5年获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首届教书育人特别荣誉奖,其事迹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多项科研项目。被特邀参加了国务院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 物分典》的编纂工作,历时10年,任编委。出版《植物古汉名图考》、《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诗经植物释诂》、《诗经动物释诂》等书籍4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有多项科研通过省级鉴定及获奖,其中一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项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奖。

(党委宣传部 刘吉磊)